
摘要
化工设备拆除是化工厂进行重大改造或关闭时必须进行的一项任务。然而,化工设备拆除过程中涉及的高危因素非常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将介绍三大化工设备拆除惊险记录,深入分析案例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此提醒化工企业和拆除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化工设备拆除安全。
正文
一、“7·28”特大事故
2005年7月28日,一家化工厂在进行设备拆除和清理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致使储罐发生燃爆,事故导致21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9亿元人民币。该事故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工事故之一。
该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设备老化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厂方存在行政管理漏洞,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和疏通,工人在清理管道时没有按照安全步骤进行操作,导致燃爆事故的发生。其次,部分设备已经达到了使用寿命,平时维护和管理都不够规范,存在一定的隐患,加之当时部分设备已经停产几年,容易出现爆炸、泄漏等风险。
针对此事故,巴洛仕集团化工拆除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出了水刀不动火拆除技术应用,有效避免了火灾和爆炸的风险。该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多家化工企业的肯定,已成为国内化工设备拆除的趋势。另外,化工企业应定期对其设备进行评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设备维护和使用安全。
二、氨碱泄漏爆炸事故
2013年8月8日,青岛市黄岛区招远市金乡镇一家化工厂内,氨碱泄漏后发生爆炸事故,5人死亡,37人受伤。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老化引起设备失效,化粪池未能及时处理,新设备上岗人员未经培训而擅自上岗等多种因素引起设备失效。
针对氨碱泄漏引起的设备失效事故,巴洛仕集团化工拆除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出了专业的化工厂拆除技术。该技术可以确保设备拆除过程中不会对企业的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化工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于化工设备、化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改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三、丙烯泄漏事故
2011年10月21日,四川宜宾市南溪区一家化工企业出现丙烯泄漏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代价惨痛的背后,也暴露出企业管理、安全保障、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该企业未能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随意迁移丙烯容器,致使容器产生破损。
针对丙烯泄漏事故,巴洛仕专注化工不动火拆除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倡化工企业应该强化对于安全生产和制度贯彻的督查力度,及时评估企业风险和隐患,定期组织演练应急救援方案,掌握拆除设备相关的技术和操控等方面的知识,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拆除提供有力保障。
四、危险惊人的化工设备拆除实践
化工设备拆除工作非常危险。巴洛仕集团对化工设备的拆卸和装运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巴洛仕集团强调通过研究分析工作单位以及拆除企业的工作过程,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安全生产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减少化工设备拆卸风险。
将化工设备的拆卸和装运分步骤进行,并采用专业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将设备拆分成分段或分件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化工企业和相关单位需要很好地协调工作,并进行实时监控,避免意外发生。此外,巴洛仕还提供了每台设备分段后的重量和体积,从而提高了货物运输的运输交付效率,同时避免了可能的仓储损失和相关的损失。
结论
化工设备拆除属于高风险作业。企业应该尽可能提前准备、制定完善的拆除计划,化验液体的性质,并对液体的泄漏、爆炸等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方案。除此之外,巴洛仕集团华北公司的化工拆除专家和操作人员等人员,还需要定期的受到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建立更加规范的拆除体系,保证如此高危险的拆除过程更加安全、严格和成功。
切割拆除公司 设备拆除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