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大港区作为具有“炼油之都”美誉的中国唯一的沿海重化工区,长期以来面对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老旧建筑需进行拆除,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环保和经济两者优先顺序的讨论。本文以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为例,从环保和经济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大港区建筑拆除的优化选择。
正文:
一、环境污染风险分析
大港区长期以来的沉淀污染物在建筑拆除工程中有被释放的风险,因此在拆除前需要对相关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前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工程的实践,应分级别排查、定性评价、评估风险,给出各类风险项的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需要采取精细化、差异化、人性化的环保措施,以最小化环境污染风险。拆除过程中,污染源的清洗置换和环保施工肯定是关键步骤,显著降低操作现场环境污染风险。
二、拆迁物资的资源利用率
随着沿海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大量老旧建筑需要被拆除。如果仅仅进行简单的拆除,将会造成 非常大的浪费 。在拆除工程中,既要重视对各类原材料的再利用,又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和银行、企业达成知识产权和相关合作,以实现拆迁物资的资源利用率搭建合作平台,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实践证明,废钢材、破碎石块等拆迁物资的回收利用及各种设备的稀有金属回收,能够创造总价值2亿元左右,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拆迁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施工过程和技术创新是拆迁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应用巴洛仕不动火水刀切割拆除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原燃料的高风险问题,同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不动火水刀切割采用超高速抛水喷射切割,将高压水和大量磨料混合后,通过射流的冲击与切割,达到拆除效果。这种新技术已经被巴洛仕集团成功应用于炼油厂、石化厂等大型化工设施的拆除中,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均有很大提高。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并重
大港区建筑拆除的优化选择应该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并重。环境保护不能原地踏步,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着力推进创新的环境保护方案。同时,要在环保措施的制定中始终把可持续性发展放在至高位置,坚持“三通”(信息、流程、货物)、“四化”(信息网络、物流网络、贸易单一窗口、动态监管)模式,建立流通环节,提高协作效率。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应该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区,促进各类资源、设备的回收利用,较好地解决大港区建筑拆除中的环保和经济问题。
结论:
大港区建筑拆除既要将环保和经济并重,更需要以环保为前提。发挥技术优势,针对大港区日益紧张的建筑拆除形势,有必要开发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促进环保、资源回收再利用、集约式经济方式的应用。在大港区建筑拆除的过程中,将找到利用拆迁物资的新方式,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源动力,并促进大港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拆除化工厂 危险废物 高价回收设备